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台灣面對疫情擴散,本應是首當其衝,但卻在政府緊急動員、拉開防疫陣線、民間全力配合之下,直至3/5確診個案僅44例,從 2月24日病例數排名的第10名,一路退後到現在的第16名。這樣的防疫經驗,不僅普遍獲得民眾肯定,現在更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這篇作者是史丹佛大學副教授王智弘,他以「台灣因應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大數據分析、新科技與積極主動採檢」(Response to COVID-19 in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Proactive Testing)」為題(原文),細數台灣防疫經驗。論文強調,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台灣採取的防疫政策具有建設性,足以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
這篇文章從辨識危機、管理危機、溝通與政策、目前防疫成果與未來挑戰5個層面探討台灣防疫行動。以下列出三大亮點:
亮點一:善用大數據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在農曆年間爆發,但台灣快速動員,制定方法,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整合移民和海關資料庫,創造大數據以供分析。病患看病時,根據旅遊史與臨床症狀發出即時警訊,協助醫護人員辨識病例。
亮點二:運用新科技
台灣運用新科技防疫,包括透過QR code掃描與線上通報旅遊史與身體症狀,根據14天內的航班起飛地,為旅客的感染風險做分類。感染風險低的族群,則用簡訊完成健康申報,高風險族群要求在家隔離,利用手機追蹤,確保行蹤。
亮點三:積極做檢測
台灣也主動找出潛在患者,追溯患有嚴重呼吸道症狀、且流感檢測呈陰性者,再進一步進行檢驗,結果在113個病例中驗出1例。台灣也設立了1922防疫專線,讓民眾能主動詢問或通報。
此外,文中也提到台灣迅速做出防疫因應措施,提早辨識危機、每日召開記者會、發布簡單明瞭的衛生訊息、即時發送疫情資訊、推出口罩實名制、徵用口罩工廠、加強口罩產能,讓全台民眾安心!論文中也統計,從今年初至2月21日,政府做出124個防疫重大決策,平均每天做2、3個決策,顯示台灣政府的應變效率非常高。
整理自|中央社、科技爆橘、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