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危機總會有過去的一天,當進入「後新冠時代」,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社會樣貌?
一、全球化趨勢不可擋
有學者認為,正是因為全球化導致了疫情的全球擴散,疫情過後各國會開始思考終結或限制全球化的發展,努力建立國內完整產業鏈,減少對全球市場的依賴。然而也有人認為就算疫情過去,萬物互聯互通的趨勢,生產方式及交流方式的無國界的趨勢卻是不可逆的,各國在恢復經濟增長的動力下,還是會服從於市場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會逆轉。
二、全球供應鏈的重整
疫情凸顯出供應鏈的複雜及脆弱,也會迫使供應鏈重新檢討過去一味追求經濟效率極大化的布局模式,朝向分散來源、提高備援、接近市場等方向調整。
三、跨國協作共創趨勢
新冠病毒的疫情打破了國界的藩籬,因為全球都面臨相同困境,這樣無差別的困境也促使了世界各國有共同目標團結合作, 「協作Co-Work」與「共創,Co-Creation」,將成為新冠肺炎之後生活與工作模式。
四、在家工作成為主流?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調查,當員工擺脫辦公室生活的限制、能自主安排工作時程與地點時,他們能獲得更高的工作滿意度,也能展現更高的工作效率。然而這次疫情,很多員工並不是自主在家工作,而是被逼著得待在家工作。因此疫情結束後,實體辦公室的需求還是無法完全被網路協同平台取代,辦公空間不僅有助於員工的人際關係連結與激發創造力,企業也需要辦公室,來塑造企業文化。
五、公眾利益下的個資保護
原本非常重視個資隱私的保護的國家,面對疫情需要揭露患者身份或足跡,不得不面臨公眾利益與個資保護的兩難抉擇。例如歐盟要求與包括T-Mobile等八家電信商合作,利用用戶數位足跡數據追蹤新冠病毒傳播路徑。
六、大政府時代來臨?
因著疫情升溫,各國政府都開始強勢介入及管控,同時推出各項紓困方案緩解經濟活動暫停的痛楚。不論在公共議題或經濟發展上,政府都扮演核心關鍵的角色。因此也有人開始擔心,在民主較為不成熟的國家,政府會藉著控制疫情擴張權力,且持續到疫情結束之後。
七、處於失落的一代
國際勞工組織預估因疫情緣故,導致近期企業人力需求呈現停滯或遞延狀態,產業前景不明,全球將有2500萬人失業,對資歷較淺的年輕人或將長期陷入找工作難的境地。
文章整理自|中時電子報、聯合報、遠見雜誌、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