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這些改變時代的創業家,都是在30歲之前創業。科技不斷進化,物聯網時代來臨,雖然帶來許多挑戰,但也為年輕人帶來創新創業的機會,而教會就是培育創新創業家最好的地方!
▏創業門檻變低青年瘋創業 ▏
2017年教會青年國是論壇第二天下午的workshop,探討物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議題。「做青年創業是一定要做」,新生命小組教會弟兄、社群平台「交點」創辦人黃敬峰說,青年創業是當今的趨勢,不同於過去的企業創業,現在的青年創業有「越來越小」、「越來越快」的傾向。
過去創業需要有很大的資本額,但現在不需要,創業門檻越來越低,因此創業家的年紀也越來越小,連高中生都在談「Maker」。
但是黃敬峰指出,現在創業的青年,賺錢速度快,物聯網的發展讓他們有可能一夕變成億萬富翁。然而,他說,「這些趨勢也使得年輕人容易迷失方向。這也是為什麼教會要進場,幫助年輕人」。
他呼喊:「每個教會的青年都可能是下個世代的企業家,都可能成為下個世代的王雪紅、張忠謀!」
從藝人轉為企業經營者,目前是WebTV Asia台灣執行長、上行娛樂負責人的陳威全認為,過去創業需要實際產出一個產品,再延伸到多個不同的產品,但現在,「有一個完整想法的時候,就能創業」。
想法從哪來?他以自身經驗分享,想法從教會、從創造的神而來。「我相信教會是萬有者所充滿的地方,所有的想法都可以在教會裡找到,因為有創業的源頭在他們當中」,陳威全說。
▏物聯網資源共享有無限可能 ▏
新生命小組教會團隊接著指出,在台灣,76%的人有過創業的念頭,但成功者卻不到5%。「物聯網是時代趨勢,如果創業跟物聯網沒有結合,那就很容易被淘汰」,因為物聯網決定未來的市場、未來的工廠。
物聯網透過網路,把人、萬物彼此連在一起。越來越多的資源共享、企業跟企業之間的連結,帶來無限的可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
例如,物聯網使我們可以用手機控制所有家庭電器、便於管理家庭;物聯網進入教育領域,讓學校不再是唯一學習的場所,打破升學、文憑主義;物聯網帶來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從過去的獲利導向,轉為強調利他主義、強調共享經濟;政治方面,因著物聯網,素人能夠利用大數據,了解需要、搶得先機、打贏選戰。
在物聯網時代,「是創新創業最有可能發生的時機」。當所有的東西通上電、連上網路,在一起就形成強大的藍海市場,所有產品需要被重新設計、被發明。「這也是教會進場的最佳時機。」
▏教會要搶先進去栽培創業家 ▏
新生命團隊強調,教會必須積極進入創新創業的領域,因為搶先進去,就可以掌握物聯網內的生態。物聯網是中性的,可以被主用,也可以被撒旦用。教會必須進場,「把上帝國度塞進去」,並且要建造新時代的使徒領袖。
物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家必須具有「使無變有、使少變多、使不可以成為可能」的思維。教會栽培年輕人成為物聯網的創業家,就是差派他們去成為新世代的使徒。
而教會該怎麼培育創新創業家?關鍵在於「創客」與「威客」的培育。
創客是使無變有的一群人,能把點子實現出來;威客則是策展許多人的服務,使更多人成為創客。當這兩群人結合在一起,就能一起打造物聯網的生態圈。
物聯網的背後充滿市場商機,充滿贏得人靈魂、建造教會的可能。教會是最好的創新創業的環境,是最好的 #社會企業。事實上,教會與社會企業有許多相似點,包括:看見社會的需要、改善社會問題、用新的模式帶來改善世界的力量,跟神所應許我們的「使無變有」概念很類似。
因此,「教會的新世代領袖就是社會企業人」,創新創業的社企家是職場的使徒,能夠發揮影響力、改變社會、解決問題。
「創業不是跟風,是真正看見社會有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進場解決。」新生命團隊說,#上帝是最大的maker,「#是一切創新創業的源頭」,呼籲台灣眾教會一起連結,打造互聯網+的平台,把人才、教會連結起來,一起打造創新創業的育成中心。
因為,「教會是最好的人才孵化器」,能夠幫助教會年輕人,找到方向、進入新媒體,成為創新創業家!
高雄榮美教會主任牧師陳思恩分享,他的教會10 年前透過經營義大利餐廳的事工,幫助青少年戒絕負債、品格、行為的缺失。過程中,不僅營收中有盈餘,也改變青少年生命。若這些公益的營業方式擴大,甚至透過網路的傳播,鄉鎮區域相互連結,效益會更大。
光華高工副校長賈德琪也表示,為了強化學生的競爭力,學校積極推動行動學習。但科技快速發展,對於學生的未來的路,她感到憂心,有核心價值失去的問題、各個類科可能在工作上都會被代替。但她相信,教會可以幫助下一代年輕人找到出路。
記者侯姿瑩/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