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這四個字,可說是人一生的縮影,每個人終將年老衰敗,走向死亡。即使這是必然的事實,不過很多人不願意、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何玉峯長老透過約翰福音11章,講到了馬大、馬利亞,他們一家面對弟弟拉撒路之死,因著耶穌基督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耶穌與馬大、馬利亞還有拉撒路一家的關係甚好,耶穌恩待這一家人,姊弟們也竭盡所能,服事耶穌的需要。但這次拉撒路病了,耶穌卻沒有立刻前往,反倒耽延了兩天。何長老提到拉撒路的死,引出了「病痛」、「死亡」和「愛」,這三個看起來互相矛盾與衝突,耶穌卻要讓大家看見,生命有更高的格局──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猶太人面對亡者,風俗習慣是當天死亡、當天下葬。耶穌耽擱了兩天才前往伯大尼,這期間家屬心如急焚的等待,不過耶穌同時在為一家代禱,以致於在拉撒路墳前,祂向天父獻上感謝「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
耶穌要告訴大家:這病的結局看似是死亡,但耶穌說拉撒路是「睡了」,不是「死了」,神有更大的託付在他身上,是要「得著上帝和神兒子的榮耀」,就是許多人因著這事便信了耶穌。
如果「病痛」、「死亡」在神眼中有這樣的計畫,那麼「愛」也是如此嗎?耶穌到了拉撒路的家,見到猶太人哭泣,「心裡悲歎又甚憂愁」,耶穌哭了。沒有人喜歡死亡,人都渴望擁有更多的關愛憐憫。但是,人終究是愚昧的,時常扭曲愛的定義,不知如何去愛,卻渴望擁有更多的愛。
何長老說,耶穌在這裡把「愛」與「病痛」還有「死亡」連結在一起,是要人能夠走過這些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是因為祂挪去了死亡的毒勾,用救恩做成新的道路,與人同行,同行之中被神的愛充滿,看見上帝和神兒子的榮耀彰顯。
有個聖經學者將「生」與「死」比喻成兩扇門,第一扇門是「出生」,是被上帝打開,人進入世界,不過他的時間、背景、身分等,皆沒有選擇的餘地;第二扇門是「死亡」,同樣的人也無法決定什麼時間、場合要如何開啟。生與死都無法選擇,那麼生命真的有盼望嗎?「死亡真的這麼恐怖嗎?」何長老反問,死亡不是上帝為人預備最後的結局,祂要把我們帶到永遠的光中,得著永恆的生命。
很多時候,人的生命遇到的困難有如死亡痛苦 ,禱告會退縮懷疑,甚至無法繼續禱告下去,認為神已經放棄自己、不愛自己了。「但耶穌不斷用祂的禱告托住你,是因為祂愛你。」何長老說,愛之所以能夠勝過死亡、勝過病痛,是因為祂的救恩已做成了一切,祂來要為我們開出路,人不再憑著自己而活,脫離黑暗、行在光明中,為要顯明上帝和神兒子的榮耀。
記者林怡寧╱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