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成熟 用愛心造就人
在哥林多前書第八至第十章中,使徒保羅探討了三個重要的議題:「偶像、自由與試探」。這些主題看似不同,但都涉及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的挑戰,並與「知識」和「愛」緊密相關。保羅提醒我們,知識若沒有愛,會讓人自高自大;自由若不懂得約束,可能成為福音的攔阻;試探若沒有信心與忍耐,則容易讓人跌倒。因此,真正的屬靈成熟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在愛中學會造就人,使我們能在基督裡成長茁壯。
知識與造就人:知識若沒有愛,容易使人自高自大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都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造就人。」- 林前8:1
在這裡,「知識」指的是對上帝的認識,這使我們能分辨偶像與真神。但保羅提醒我們,擁有知識並不等於屬靈成熟,因為知識若沒有愛,就容易讓人驕傲,甚至輕看別人的軟弱。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偶像崇拜,各種價值觀不斷影響我們,讓人容易偏離對真神的信仰。若沒有對神的正確認識,我們可能會敬拜錯誤的對象,或是陷入迷信。然而,即便我們知道偶像「本來算不得什麼」,如果我們的知識使他人陷入困惑或跌倒,那麼我們的知識就成為了絆腳石,而不是祝福。
何長老曾說:「一個知識豐富的人,比別人更容易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也帶出了權柄。」但知識與權柄並非信仰的最終目標,唯有建立在基督的愛上,才能真正造就人。我們要學習在愛中運用神所賜的知識與恩賜,成為神所使用的器皿,使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一同成長。
自由與忍耐:真正的自由是在愛裡願意放下權利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是法國大革命的名言,「我不是自由的嗎?」(林前9:1)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九章開頭的問題。使徒是第一個神重用的職分,保羅他作為使徒,享有極大的權柄與自由,但為了福音,他選擇放下這些權利。
保羅與巴拿巴在建立哥林多教會時,選擇自食其力,而不接受教會的供養。他們並非沒有權柄,而是為了不讓福音受到攔阻,甘願忍耐,為主擺上。他們的榜樣提醒我們,自由並不是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而是為了愛的緣故,願意捨己與忍耐。
「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林前9:12)這句話顯示了保羅對福音的看重。他不把自由視為個人的權利,而是作為一種「為福音而甘願捨棄的選擇」。真正的自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在愛裡願意限制自己,使更多人得著救恩。
這樣的忍耐不是消極的妥協或隱忍,而是出於愛的堅持,是聖靈果子的展現。我們若在自由中願意顧及他人,在愛裡節制自己,就能使福音得著更大的影響力。
試探與成長:神總為我們開出路,使我們能忍耐得住
何長老曾說:「這個世界的核心問題,就是『偶像』,它背後與魔鬼和人的私慾有關,最終會使人偏離真神。」
拜偶像、姦淫、試探主、發怨言,這些行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屢見不鮮,也同樣是今日信徒面對的挑戰。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否已經陷入這些試探之中。
但神的應許是:「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神的信實保證我們在試探中不會被擊倒,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選擇神的道路。當我們學習放下自己的知識與權利,忍耐各樣試探,並以愛為核心,我們才能真正經歷屬靈生命的成長。
「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3)這是一個成熟基督徒的標誌:我們不單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福音,願意為他人擺上,讓-更多人得著永恆的盼望。
成熟的標誌是愛
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保羅用「愛」來定義屬靈成熟的標準:「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自誇,不張狂;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4-5)
真正的屬靈成熟,不在於知識的多寡,也不在於自由的範圍,而在於我們是否能活出基督的愛。我們若只停留在知識的層面,卻缺乏愛,就容易陷入驕傲與自我中心;我們若擁有自由,卻不懂得限制自己,就可能使人跌倒;我們若面對試探,卻缺乏愛的忍耐,就容易迷失在世界的價值觀中。
但當我們選擇用愛來造就人,我們就在基督裡成長,脫離屬靈嬰孩的狀態,成為能影響他人的成熟信徒。如此,我們的生命才能結出豐盛的果子,使福音在這世代中繼續傳揚。
願我們在知識中成長,在自由中學會節制,在試探中堅持信仰,在愛中造就他人,成為成熟的基督門徒,榮耀神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