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西門原本只是個平凡的漁夫,過著日復一日的捕魚生活。但當他遇見耶穌、選擇跟隨祂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改變。然而,這條信仰之路並不總是順遂,彼得也經歷了掙扎、跌倒與挑戰。本週,新生命小組教會繼續帶領大家,一同見證這位曾經軟弱的「西門」,如何經歷轉變,成為教會的「磐石」——彼得。
信仰之旅 第五階段:信仰之旅的虛擬實境
(變相山。馬可福音 9:1-8)
「神的國度不是概念,而是真實可經歷的!」
當耶穌在世上傳講天國的信息,祂不只是說理,更用神蹟、醫治、趕鬼來顯明神的國。因此讓許多人親身感受到神的同在。然而,有些人容易將這些屬靈的經歷誤以為就是神國的全部,但真正的神國,不是建立在感動或神蹟奇事,而是在於「認識耶穌是誰」。
在變相山上,摩西與以利亞雖然短暫出現,但最終消失,唯有耶穌榮耀變相、潔白發光,顯示神的國度完全建立在祂身上。信仰的核心不是追求更多的神蹟與知識,而是回到耶穌面前,單單對焦祂。「如果你渴慕更多神國度的彰顯,要做的不是去學更多的專業,去跑更多的特會,而是你要回到耶穌面前。」
方伶慈牧師提醒:「我們要學習『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當彼得下山後,他仍要面對現實的挑戰與自己的軟弱,但他開始學會,在一切環境中對焦耶穌,讓神國度成為他生命的中心。」
信仰之旅 第六階段:信仰之旅的今生任務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馬太福音16:13-19)
在耶穌帶領門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祂沒有讓門徒一直停留在舒適圈,而是不斷推動他們前進、跨界。祂在加利利訓練門徒,讓他們經歷神蹟奇事,學習信仰的基本功;但當時機成熟,祂帶領門徒跨越地理與屬靈的界線,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挑戰他們進入更深的信仰與使命。
在信仰的歷程中,有時候,我們會對於自己在教會中的角色、定位感到迷惘。甚至覺得自己不適合某些服事,但神的帶領從來不是隨機的,神從來不隨意「塞人進去」,而是透過各種歷練裝備我們,讓我們成為祂的門徒,參與建造教會。
當彼得認出耶穌是基督,耶穌立刻對他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還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這句話不只是對彼得的呼召,也是對所有門徒的託付——神的國度必須透過教會來彰顯。
方伶慈牧師分享:「只有教會擁有神國度的獨家代理權!許多人想要在職場、社會、媒體中見證神,卻忽略了教會的核心角色。若我們想要真實經歷神的國度,就必須委身於教會,參與建造,而不是在外面尋找屬靈經歷,這樣的信仰就像『盜版』,缺乏真正的神國權柄。」
信仰之旅 第七階段:信仰之旅的震撼教育
(最後的晚餐|約翰福音 13:21-27)
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突然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約翰福音 13:21)門徒們聽後驚慌失措,彼得更是信誓旦旦地說:「即使眾人都離棄你,我也絕不離棄!」(馬太福音 26:33)然而,當真正的壓力臨到時,他卻三次否認耶穌。
昨日的剛強,不能保證今日的信心。信仰不是建立在過去的經歷上,而是需要每天緊緊抓住神。
游國良牧師提醒:「面對信仰中的試煉和軟弱,沒有人是絕對剛強的,但耶穌說他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甚至耶穌表示「他與我們同在。」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和出路。
信仰之旅 第八階段:反敗為勝的關鍵
(你餵養我的羊|約翰福音 21:15-17)
耶穌被釘十字架受難後,門徒的信心徹底崩潰,失去方向,他們甚至回到捕魚的舊生活,彷彿一切回到了原點。但復活的耶穌沒有放棄他們,祂親自來到海邊,再次尋找彼得。
在這次相遇中,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並三次託付他:「你餵養我的羊。」這不只是恢復彼得的信心,更是一個嶄新的呼召——當我們從失敗中被神重新建立後,我們不只是被恢復,而是要成為祝福別人的器皿,帶領更多人走出軟弱,進入神的剛強。
游國良牧師分享:「一個人如何經歷『反敗為勝』?他需要在最無奈、最軟弱的地方,遇見耶穌的彰顯。耶穌不只愛彼得,更愛那些正在尋找信仰方向的羊群。因此,當我們從失敗中被主恢復後,也要承接使命,去餵養主的羊群。」
真正的剛強,不是從來沒有跌倒,而是跌倒後選擇再次站起來。
「耶穌愛彼得,更愛後面許許多多的羊群,這些的剛信主的人,他們需要牧者去牧養他 們。」
一個生命經歷過「主的對付」的人,才能夠再帶領人進入「神的剛強」裡,反敗為勝。
你願意像彼得一樣,讓耶穌帶領你成為門徒,在教會中被成全,勝過軟弱,回應神的呼召,建造祂的教會嗎?「你餵養我的羊」,今天,耶穌正在呼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