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上帝的距離,就是差一個禱告而已。我們所有的夢想,都是從與上帝的禱告開始。」方伶慈牧師引用這句寇紹恩牧師的話,道出了禱告在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
禱告是經營信仰生活的關鍵,也是教會復興的基礎。新生命小組教會主日信息以「禱告的大能——心誠則靈」為主題,以《馬太福音》6章5-8節,邀請大家重新思考禱告的本質與實踐。
禱告的重要性:為何我們需要禱告?
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禱告
新生命團隊指出,耶穌在第5節提到「你們禱告的時候」,這個「你們」指的是門徒、是教會。對基督徒來說,禱告是不可或缺的。
是基督徒與神建立關係的重要管道。
新生命團隊強調,若沒有讓禱告成為生活方式,就無法真正成為門徒。每當耶穌面對關鍵的服事時,祂的第一反應總是透過禱告與神連結。
內化聖經的真理,耶穌的教導
游國良牧師說「若讀經卻不禱告,聖經容易成為知識,真理無法『內化』至人的心中;而若時常服事卻不禱告,久而久之,服事便會變成工作。」
透過禱告,我們不只是理解經文,更能將神的話語深植心中,影響思想與行為。當我們反覆思想神的話語,禱告就成為讓信仰從理論變為實踐的關鍵。
透過認識父神來釋放生命能力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6) 這裡的「報答」原意為「釋放」。當我們在禱告中與神親密相交,祂會釋放我們脫離混亂、軟弱與捆綁,使生命得著更新與自由。
耶穌在禱告中經營與父神的關係,因此,當耶穌面對大祭司審問時,能堅定地承認自己神兒子的身份。
真實的禱告讓生命在神面前更新,經歷復興。
避開禱告的兩大誤區
1. 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
耶穌在《馬太福音》6:5 提醒門徒:「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 這不是禁止公開禱告,而是強調 禱告的動機。
新生命團隊指出,禱告應該是盡心盡力讓上帝看見,而非讓人看見。現代的「十字路口」可能是教會、職場、校園、網路平台等,我們需檢視自己禱告的動機。
假冒為善就是,明明不是這樣禱告的人,卻要在外顯現,為要讓人稱讚自己屬靈。禱告的目的,是否只為贏得別人的掌聲和認可?
禱告的重點不是「給人看見」,而是「讓神看見」。
2. 不要像外邦人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6:7
牧者解釋,外邦人沒有明確禱告的對象,也沒有足夠的信心。
外邦人的禱告與基督徒有何不同?外邦人也禱告,覺得心誠則靈就好,但因為不清楚禱告對象,就不清楚自己祈求是否會實現,越禱告越沒信心。
基督徒若像外邦人一樣邊禱告邊懷疑,就會越禱告越血氣、越冗長、越沒信心。於是越禱告、「自我」越大,越沒信心就越禱告。
牧者指出,「心誠則靈」的真義是:外邦人的「靈」指靈驗,只要心誠就能靈驗;而基督徒的「靈」是指神賜的屬靈生命,「心誠則靈」是讓上帝調整我們成為對的人。當我們以誠懇之心祈求時,聖靈會調整我們,使我們成為正確屬靈生命的人。越禱告「自我」越小,越順服、越有信心。
經營有效的禱告生活
按時禱告 vs. 隨時禱告
你何時會禱告?「按時禱告」或是「隨時禱告」?按時禱告代表屬靈的紀律,但更重要的是培養隨時禱告的習慣,正因為禱告成為生活習慣,我們將更多經歷與神同在。
群體禱告與個人禱告
5節:「你們禱告」,新生命團隊指出,「你們」代表禱告不僅是個人,更是群體的行動。
透過群體禱告,信徒進入教會禱告的權柄,動用國度的行政權,把天上帶到地上。群體禱告的力量在於彼此提醒、彼此學習,但也要防範其中的假冒為善。
6節,又轉向「你禱告」,強調個人禱告是信仰基石。「坦然無懼來到神的施恩座前」(希伯來書4:16),鼓勵人人在「個人禱告」、專屬自己與神的「真實密室」中敞開自己。
吳彬慈牧師分享,作為五個孩子的母親和教會傳道人,她生活中充滿挑戰。「我的密室在車子裡!」面對服事困難時,她會在車裡向神禱告。神也在她的密室裡啟示她。在一次內室禱告中,神告訴她,祂不是要當她的老闆,而是天上的父,隨時成為她的幫助。
禱告開啟天國之門
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李永勳曾在新生命小組教會的領袖訓練中分享,基督徒需經歷從上帝而來絕對的信心。他強調,基督徒領受異象夢想,需藉禱告啟動這絕對信心,實現應許。
哈列斯比在《禱告》一書中引用《啟示錄》3:20耶穌在異象中啟示的話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耶穌一直等待我們回應,禱告的開始是對耶穌叩門的回應。
透過真誠專注地向神祈求,我們能經歷祂的大能和祝福。
新生命團隊期許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成為經營禱告的人,讓禱告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行動。常常用禱告,打開天上屬靈的門,與主連結,帶下豐盛恩典。
記者/沈信甫、任潔玲、張麗蕙、詹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