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時,采霓都是跟著去天母的遊行討糖吃,
牙牙學語的她,可愛的說出:「不給糖就搗蛋。」看在眼中似乎既逗趣又俏皮,
但當霓霓四歲時,我們的活動出現了轉折,
因為參與了截然不同的遊行活動,也就是冒險王辦的「我給糖不搗蛋」。
起初,只是覺得這個活動很奇妙、很新穎,
後來跟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出去發送糖果,
才發現這是一個帶出行動的品格教育。
不是對孩子的訓誡和提醒,而是真真實實的帶著孩子們走出去分享自己手上所擁有,
並且給與祝福。
或許在他人眼中覺得何必如此與眾不同?
但,自己試想後就發現,原來這就是在生活細節上的教育,
因為一句話的說法,對孩子的價值觀帶出不同的影響力。
「不給糖就搗蛋」一句淺顯易懂的句子,卻語帶威脅、任性之意,或許逗趣,
但教育不正是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植入孩子每一天的生命嗎?
因而,這不也正是一次的機會教育嗎?
故而,我們又是如何教育我們自己的孩子的呢?
仔細想想,這真是一種樂趣嗎?
它背後的教育意含想教育我們的孩子是何種價值觀呢?
這些年,采霓不再出去討糖了!
而是隨著冒險王一起出去發送糖果傳播愛心與祝福。
一句「我給糖不搗蛋」同樣聽起來很俏皮、很可愛,卻更給人多添一份暖心的感受。
小小年紀的他們,沒有恣意妄為、隨心所欲,
反倒是在老師與家長的陪同下,把原本握在手中心愛的糖果分享出去。
當下孩子或許會有不捨,但路人一句誠懇的謝謝、你好棒……
卻無形中為孩子們形塑出正面積極的形象,於孩子們而言,何樂而不為?
往年參與時,因采霓還小的緣故,所以都是我幫她預備糖果和服裝。
但今年的我,讓采霓全程參與,
從對自己服裝的想法,要做什麼樣的正義女孩,
為何覺得Elsa勇敢,想學習她什麼樣的精神等,幫助她融入角色,
讓角色的使命感也與采霓自身相互結合在一起;
接著,帶著采霓一起包裝每一份要送的糖果,
幫助她增加期待度與參與感之外,
也正增強了發送糖果的使命性,使采霓由衷想送出自己辛苦包裝的每一份糖果。
很感謝冒險王每年都用心的舉辦這樣的一場活動,
讓采霓透過這個活動,學習做一個「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人」,
把手心裡的給出去,看似對孩子殘忍,實而卻是不然,
因為過程中溫暖的正是孩子們的「心」。
當他們聽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親切而溫柔的對他們說「謝謝」、「你好棒」
甚至還有人會再加倍送糖給他們時,
所有無形的成就感和良善的自我形象全部都被建構在他們的心裡頭了。
這不也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嗎?這樣的教育方式,身為母親的我,格外支持,
因為它正向、它積極、它為我的孩子帶來好的影響力。
或許在大眾眼中這場活動與眾不同,
但當我們願意細細品味活動內涵時,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與我一樣,感受到這場活動的別出心裁,
因為參與後,相信你會發現被建造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小孩,
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這可是毫無疏漏的事呢!
–
作者介紹
采霓媽媽/ 是小于老師也是花藝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