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夥伴添一國 用3噸不織布和澳洲換100萬公升酒精原料】
不久前台灣才與美國簽署「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在外交部協助下,台灣和澳洲也達成防疫物資合作。澳方願意提供我國購買100萬公升的酒精原料,可生產民眾所需330ml的75%防疫消毒酒精422萬瓶。我國也同意在國內產能充足情況下,提供澳方購買3噸不織布材料。經濟部指出,這次的防疫合作,讓台澳兩國人民都能受惠,獲得需要的防疫物資,也有助雙方對抗疫情,達成雙贏。
【大學防疫管制門禁 已有9校謝絕訪客】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大學陸續採取防疫升級措施,至少已有台大、台師大、政大、輔大、世新、文大、淡江、元智、北市大等9校宣布門禁管制,教職員工生須憑證進入,防疫期間謝絕訪客。台灣大學今升級門禁管制,教職員工生需憑證入場,訪客要有訪客證,全校僅保留7處進出口,由警衛站崗,發現遊客將勸離;台灣師範大學亦實施門禁管制措施;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則在27日起謝絕訪客,師生憑證入校,校外洽公者需登記。
【口罩實名制再升級 兩週領9片、開放寄海外二等親30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口罩產量有顯著提升,為了方便國人,將放寬口罩購買的流程:從4月9日起,小孩口罩從7天5片,變成14天10片;成人的部分,本來是7天3片,改成14天9片。第三波網路口罩實名制2.0預購自4月1日開始,網購者就能先以2週額度購買,14天買9片,同時大人健保卡也能買小孩口罩,片數為10片。而實體購買也取消身分證字號單雙分流購買的限制,改為每天都可以購買。除此之外,也開放寄送給海外家人,每兩個月可以寄給二等親內的家屬30片。
【住台灣很安全!20外國人拍片讚台防疫:全世界應學習】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台灣防疫作為近日受國際矚目,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處29日發布聲明,肯定台灣的防疫成效,並正視將臺灣納入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疫情工作的重要性。有20名住在台灣的外國朋友特別拍下影片感謝防疫英雄,分享對台灣防疫成果的看法。來自美國的賈斯汀表示,「我想要給台灣一個大大的感謝,大聲說出來你們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很好!」來自瑞典的方馬丁表示,「台灣人大家的努力,全台灣不分晝夜的工作,包括醫療人員、大眾運輸工作人員、超市店員甚至是外送人員,所有人都在努力防堵疫情」。
【外出用餐掌握10原則 減少感染機會】
上班族很難避免外出吃飯、與人群接觸,掌握這10個原則,減少感染機會:
①餐廳這6樣,觸碰後請用肥皂洗手20秒:門、門把、廁所水龍頭、共用醬料罐、自助餐的菜夾、菜單。
②清潔桌面:可用75%的酒精噴灑擦拭。
③自備餐具或用免洗筷及一次性湯匙。
④1人1份,避免多人共食:距離近,病毒傳播可能性高。尤其吃到辛辣菜餚,打噴嚏、流鼻水,沾染到毛巾、餐桌,都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⑤少吃飯店自助餐:食物本身不會傳染新冠病毒,但人走來走去,甚至邊夾菜邊交談,風險還是有。
⑥選擇通風的小餐廳:選員工跟客人數較少,且通風良好餐廳,座位間距最好1公尺以上,也就是2個手肘(第3指到肘部的距離,長度約45~55公分)長度,較能降低感染風險。
⑦少交談:飛沫可以噴濺0.3~1.5公尺遠,而且病毒會聚集在咽喉部位,大聲或高分貝講話,會把咽喉的病毒散播得更遠。
⑧口罩收好:口罩由內向外對摺,放進透明塑膠袋,等用完餐外出時再取出戴上。
⑨生病別上餐廳: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時,最好不要外出吃飯。
⑩叫外賣,注意2個洗手點:取餐後及用餐前一定要洗手。而且最好別邊打電腦邊吃東西,摸過鍵盤的手比想像得髒。
①餐廳這6樣,觸碰後請用肥皂洗手20秒:門、門把、廁所水龍頭、共用醬料罐、自助餐的菜夾、菜單。
②清潔桌面:可用75%的酒精噴灑擦拭。
③自備餐具或用免洗筷及一次性湯匙。
④1人1份,避免多人共食:距離近,病毒傳播可能性高。尤其吃到辛辣菜餚,打噴嚏、流鼻水,沾染到毛巾、餐桌,都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⑤少吃飯店自助餐:食物本身不會傳染新冠病毒,但人走來走去,甚至邊夾菜邊交談,風險還是有。
⑥選擇通風的小餐廳:選員工跟客人數較少,且通風良好餐廳,座位間距最好1公尺以上,也就是2個手肘(第3指到肘部的距離,長度約45~55公分)長度,較能降低感染風險。
⑦少交談:飛沫可以噴濺0.3~1.5公尺遠,而且病毒會聚集在咽喉部位,大聲或高分貝講話,會把咽喉的病毒散播得更遠。
⑧口罩收好:口罩由內向外對摺,放進透明塑膠袋,等用完餐外出時再取出戴上。
⑨生病別上餐廳: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時,最好不要外出吃飯。
⑩叫外賣,注意2個洗手點:取餐後及用餐前一定要洗手。而且最好別邊打電腦邊吃東西,摸過鍵盤的手比想像得髒。
出處: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455102?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出處: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17572
出處: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7071/mask-2.0-real-name-how-to
出處:中時電子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31000042-260405?chdtv
出處:中時電子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30005791-260405?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