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於比利時第二大港口安特衛普的工作者,將配戴社交距離手環來防疫。當人與人距離小於三公尺的安全範圍,手環會開始震動,距離越近震動程度越大,伴隨警示的閃燈。隨著政府因應的各種防疫追蹤措施,此裝置也帶來隱私問題的可能。研發手環的公司Rombit指出,手環在功能編程與設計上僅供手環間相互聯絡,不能追蹤工人的行徑。
為防止疫情擴大,日本埼玉縣与野公園已陸續移除約3000叢的花叢來降低觀光客和賞花者前來。今年日本花季已被取消,但公園仍舊開放,促使地方政府下定此政策的執行。
一位地方官員向《每日新聞》指出「做出這個決定很痛苦,但看到其他城市的狀況後,我們決定如此行動。移除這些花苞要花上一個多禮拜的時間。」
除了人們對新冠病毒在科學上和政治上的諸多關注,疫情下塑造生活的另一個因素可能同樣重要:人們為應對這種疾病而作出的改變。
1. 半封閉和間歇性封鎖的世界:大型聚會可能仍然極少發生。許多購物中心、體育館、餐館、酒吧和宗教場所可能完全或部分關閉,許多辦公室和工廠也會如此。
2. 人們互動方式改變:即便在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控制後,對陌生人或大群人的厭惡,以及他們可能構成的感染威脅,仍可能會在人們的腦海中縈繞多年。這將深刻改變人類的身體互動方式。
3. 社區團結:人們在危機中創造團結的所有不同方式都會被激活。在敘利亞大馬士革長期遭圍困的達拉雅郊區的慈善網路和相互支持比許多和平時期的社會更加強大。所有社區正在圍繞當地的支持團體進行重組,因為人們本能地傾向於考慮身邊最近的群體。
「我們的適應能力令人難以置信,」現任蒙特婁攝影系教授的博若維奇說。「不管情況有多嚴重,你都會適應。你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生活下去。」
許多地方重劃成感染者和照顧人的暫時隔離區。
紐約中央公園現在成為新冠病患的臨時安置所,肯塔基州、喬治亞州和路易安納州的商業大樓也紛紛空出來,保留給第一線防疫人員作為暫時居所。
在美國大約有600英畝的公共空間,原本屬於聯邦政府、州政府或是私人的,在新冠疫情下,不在作為實驗探索、教育或是休閒用,而是重劃給新冠病患與其照顧者所用。